秦砚开始进行剧本创作,辛苦的不只是秦砚,谢北杨也被秦砚拖下水。

    秦砚的工作状态大家都见识过,整个人就处于一种混乱状态,生活能力直线下降。虽然不至于饿死,但随时有可能过劳猝死。

    本来秦砚有考虑过聘请保姆,毕竟上辈子的他命都是保姆给的。但因为同居的缘故,这个计划已经被秦砚无限期的搁置。

    至于为什么是无限期搁置,这其中的原因只有秦砚自己知道。

    谢北杨实在看不下去,于是又肩负起了监督秦砚吃饭和休息的工作。

    原本以为自己会因为谢北杨干预自己的生活作息,而导致创作节奏被打乱。但是两个周后,秦砚发现自己似乎已经逐渐习惯了这样的节奏。

    偶尔秦砚也会选择拉开窗帘进行创作剧本。

    如果夜晚的绝对安静会让秦砚的注意力更集中,那白天的阳光弥漫则会让秦砚的思维更发散,会有异想天开的情节突然浮现,这就是所谓的灵光一闪。

    但秦砚的创作过程和高雅完全没有任何的联系,因为秦砚又买了一大堆书回来,进入地狱创作。

    现在家中随处都能够看见悬疑类的,阿加莎的《无人生还》、《东方快车谋杀案》,约瑟芬的《时间的女儿》、《时间的沙》……

    这次不再需要其他人帮助自己整理材料,因为绝大部分的悬疑秦砚以前都看过。

    无论是上辈子,还是之前的《真凶》的创作,秦砚已经、整理过这些。只不过秦砚依然需要重温经典,去学习这些悬疑大师掌控情绪、罗列证据的能力。

    秦砚对于剧本的要求实在太高了,当然这也和悬疑推理剧的本身的性质息息相关。

    侦探类都算正常,真正让人毛骨悚然的还是各种各样的专业书籍。

    想要创作一个有关于嫌疑犯罪的剧本,而且还要涉及到警察、刑侦的内容,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。

    毕竟秦砚可不准备让犯罪嫌疑人唱独角戏,要有与之同台竞技的警察,每个角色都要有鲜明的特点。

    比如《尸体变化图鉴》,里面全是各种尸体死亡后的照片,如何通过尸体的变化来反推死亡时间。

    毕竟在秦砚的设想中,这部电影肯定会有不少凶杀案。为了让整个故事逻辑更为严谨,秦砚自然要设计好杀人手法、死亡时间。

    一开始谢北杨对于这些法医类的书籍还挺感兴趣的。谢北杨就看了一次,三天在家没有准备肉食,从此之后秦砚就禁止谢北杨再看这些书。

    如果说死亡只是带来生理上的恐惧,那犯罪学方面的资料则让人感觉心理上的恐惧。